1942年11月14日,南太平洋的一个孤立小岛上,突如其来的炮火划破了宁静的天空。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一个多小时,直到炮火终于停息。美军士兵感到一阵慌乱,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。这场袭击的背后,日军航空队的轰炸使得岛上的机场受到了严重破坏,迫使美军无法及时为驻守的陆战一师提供所需的后勤补给。
然而,美海军的雷达技术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。一旦雷达发现异常情况,附近的鱼雷艇就会迅速出动,成功把日军航空队赶走,保护了美军的防线。其实,日军联合舰队的计划是从11月11日起就已开始布局,计划通过空袭和炮击来切断瓜岛的补给线。12日夜,日军打算炮击亨德森机场,而13日,海军少将田中濑三率领运输队为瓜岛送去粮食和药品。
如果这些行动能够按计划顺利进行,瓜岛的补给问题就能得到有效解决。然而,日军的一项计划却始终未能如愿——亨德森机场,尽管屡遭轰炸,却始终未能彻底摧毁。美军展现出了惊人的毅力,他们不仅用钢板覆盖机场跑道,还用简单的修补方式让机场继续运行。而与此同时,日军的舰队则几乎无法有效攻击美军的运输船。为了及时将补给送到,日军运输船不得不在海上频频遭遇美军的猛烈轰炸,损失惨重。
展开剩余69%11月14日,田中濑三率领的38师团的2000名士兵登上驱逐舰,准备向瓜岛进发。然而,这次任务并不顺利。在接近瓜岛之前,日军的11艘运输舰中,有6艘被美军炸沉,一艘因故障被拖回。剩下的4艘运输舰,最终通过自杀式拼抢登陆的方式,成功运送了1200袋大米。可惜的是,岛上驻军人数众多,粮食远远不够。
相比之下,美军在工业生产力上的优势则显得尤为明显。即便是重型巡洋舰被炸沉,美军也能迅速进行修复;飞机损毁后,也能迅速投入生产。而日军的工业生产能力则显得相形见绌,到11月,联合舰队的航母和战列舰数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战斗需求。
到了11月29日,田中濑三再次负责向瓜岛运送粮食、药品和武器。这一次,他带领的7艘驱逐舰满载着急需的补给出发。为了尽量多装粮食,驱逐舰的甲板上堆满了物资,甚至炮弹和鱼雷的数量都被压缩到最低限度。田中濑三意识到,一旦遭遇美军攻击,这些船只不仅难以自保,连防空能力都几乎没有。
面对日军如此坚决的态度,田中濑三决定冒险,带着驱逐舰船队继续前行,尽管这可能意味着与美军正面交锋。经过几场海战后,虽然补给困难重重,但日军最终还是决定采取直接行动。他们决定将舰队分成两队,其中高波号负责警戒,其他船只继续执行补给任务。
在接到情报后,美军第67特遣舰队的舰队司令卡尔顿·莱特迅速组织起了针对田中舰队的拦截行动。由于当时风平浪静,水上飞机无法起飞,莱特只能依靠雷达侦察来寻找敌舰。而田中濑三的舰队通过高波号上的观察兵,利用目视距离发现了美军舰队的位置,并立即作出反应。田中濑三果断下令:“所有舰船改变阵型,准备战斗。”
两支舰队在茫茫黑夜中展开了激烈的交锋。田中舰队的水雷舰携带的纯氧鱼雷威力惊人,高波号成功击中美军重巡洋舰“弗莱彻号”,并且接连发射了8枚鱼雷。虽然这些鱼雷未能命中目标,但紧接着,日军舰队展开了更猛烈的进攻。美军舰队中,重巡洋舰“新奥尔良号”和“彭萨克拉号”接连遭到重创,甚至有一艘巡洋舰被炸成了两段。
经过这场战斗,田中濑三最终决定撤退。虽然这次任务未能完全达成目标,但美军也因战损惨重,而没能继续追击。这一战也被称为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中的最后一次日军胜利。美军为纪念阵亡官兵和沉没的舰船,将这片水域命名为“铁底海”。田中濑三的勇气和决策也被美军铭记,尤其是那位用肉眼在6000米外发现敌舰的高波号观察员,他的眼力与美军的雷达不相上下。
发布于:天津市联丰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